瑞中建交70周年,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Cette page n’est pas disponible en français. Veuillez choisir une langue ci-dessous:

Press releases, 17.12.2020

本文为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为瑞士资讯swissinfo.ch撰写的署名文章。罗志谊大使从瑞中建交到自贸协定,从建筑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畅谈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回顾了70年来的外交关系,并展望了未来的关系发展。

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署名文章
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署名文章 © 瑞士驻华使馆

1950年9月14日,瑞士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彼时的世界与现在截然不同。在瑞士,近一半的劳动力受雇于工业部门;而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比今天要少33年。互联网、商业航空旅行、避孕药、电子商务这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东西,当时还都不存在。

在过去的70年中,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瑞中两国的关系也蒸蒸日上。我们两国都达成了许多“第一次”:1980年瑞士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2013年瑞士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欧洲国家;2016年两国建立了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与其他国家开展此类合作。

尽管两个国家在文化、规模和治理上可能有所不同,但瑞士和中国也在彼此身上受益匪浅。自由贸易协定也许可以算作过去十年中两国间关系取得的最大成就。仅2017年,该协定就为瑞士和中国出口商节省超过1亿瑞士法郎,巩固了中国作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瑞士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瑞士现在也是中国的第十大海外供应商。

瑞士和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加强了两国的关系。瑞士大学和中国大学之间建立了超过200个合作伙伴关系。自2009年以来,瑞士发展合作署(Swiss Agency for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与中国展开多项合作,涉及清洁空气、零排放建筑等诸多不同领域。许多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和建筑师成为了两国的文化大使;Mario Botta、Jacques Herzog以及Pierre de Meuron等著名瑞士建筑师为中国设计了标志性建筑;从秦兵马俑到中国当代艺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瑞士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瑞中建交70周年,两国的关系已经非常成熟,但保持活力和创新也至关重要。这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交流,而且要寻找新的“创新型互动方式。当我们自豪地庆祝这一铂金纪念日时,重要的是,这也是一个展望的机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瑞关系如何发展?我想主要有三种趋势。

首先,对于两国而言,持续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创新能力。在这方面,中国和瑞士都拥有独特的地位。瑞士凭借知名的科研机构、对新兴行业的大力推动以及对世界一流人才的吸引力,稳居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列。而中国则一次又一次跃进式发展,拥有了推陈出新的能力以及无可匹敌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瑞士会继续在国内外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框架条件,这包括保持开放的市场准入和稳定的监管环境,公正践行各项法规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在人力资本和优势研究领域持续投入。

第二,在任何成功的外交关系里,双方都必须坦诚相待。过去在彼此意见不同时,我们进行了尊重彼此但诚恳坦率的讨论,并最终夯实了双方关系的基础。瑞士定期在双边和多变论坛上就其珍视的价值观进行对话:比如少数族裔的权利、民主和新闻自由。瑞士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秉持中立,但会始终主张尊重我们人类共同要求的普遍权利。在这方面,瑞士非常担心当前新疆和香港的事态发展,并持续在与中国同仁的会晤中提出这些关切,最近一次提出是在11月的双边政治对话中。

最后,我们共同面临着全球性挑战,需要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应对。今年的情况再次确认了对大规模解决方案的需求,不仅在卫生健康方面,还有环境方面。瑞士和中国一样,在2015年签署了《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承诺减少碳排放,并且于同年承诺达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Agenda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制定的目标。尽管世界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这些目标,但政策导向、基础设施以及行为转变也必不可少。因此,瑞士将持续倡导建立强有力的多边体系,并为可持续发展倡议提供公共基金和专业知识,瑞士的创新型私营公司还将继续在提供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方面发挥作用。

当我回顾两国70年以来的外交关系时,我都会深深折服于前辈仁人志士的远见和胆识。他们种下的种子,如今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衷心希望,瑞士和中国的子孙后代可以在未来继续保持这样的关系,达成超越我们今天期待的成就。